徐工“智变”:传统工程机械巨头的数字化崛起之路!

文章来源:数智锐评
作者:数智锐评
浏览量:53
发布时间:2025-08-14 16:54:02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徐工集团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数字化转型之路不仅为自身带来了质的飞跃,更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徐工的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从生产、管理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其背后蕴含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值得深入剖析。

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从“制造”到“智造”

徐工的数字化转型始于对传统制造模式的深刻反思。传统制造业依赖于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但这种模式在面对市场多样化需求时显得僵化。

徐工意识到,要提升竞争力,必须从“制造”迈向“智造”,即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生产环节,徐工引入了5G、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例如,通过在生产线上布置大量传感器,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以焊缝智能检测系统为例,该系统通过在线3D扫描技术,能够精准识别焊接缺陷,检测效率提升120%,检出率从82%提升至100%。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大幅减少了人工检测的时间与成本。

此外,徐工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零部件的柔性生产。不同重量、规格的零部件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完成组装,每8分钟就有一台挖掘机下线。

这种柔性生产模式的背后,是数字化技术对生产流程的深度优化,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转型

徐工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例如,云龙湖实验室通过与徐工合作,研发了“导向取芯”技术,该技术在深地工程探测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徐工能够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动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同时,企业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徐工的生产模式,还推动了其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制造业主要依赖产品销售获取利润,而徐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从产品销售到服务增值的转变。

例如,通过云平台,徐工可以为客户提供远程设备监控、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等增值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还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徐工还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实现了深度协同。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的数字化连接,企业能够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这种基于数字化的协同模式,使得徐工在产业链中更具主导权,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未来展望: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

徐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仍在继续,未来其将朝着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徐工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设备的自主决策与优化控制。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设备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整运行参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绿色化将成为徐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徐工将致力于开发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与技术。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研发新能源工程机械,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绿色转型。

徐工的数字化转型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首先,企业应树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识,将数字化技术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其次,要注重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此外,企业还应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化,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公司
姓名
电话
邮箱
需求
开目电话

联系电话

027-67869829
索取资料

索取资料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TOP